研究证明,硒对保护心脑血管有重要作用
作者:
桂仁医药
编辑:
miss.琳
来源:
www.zzgrxp.com
发布日期: 2020.08.21
信息摘要:
2020年4月《中国急救医学》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《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》,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,发…
2020年4月《中国急救医学》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《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》,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,发现了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。
而在早前,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昆明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的“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”显示,我国各地区、不同省市心血管病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。在冠心病、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的死亡率方面,南方高血压问题更严重,北方则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灾区。
近年来,因长期高压工作而导致的猝死情况越来越多,而且年龄也趋向年轻化。专家指出:如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,交感神经长期太过兴奋,则会导致心脏负担过大,心率加快,甚至产生心律失常。长此以往,心脏则会受到损害,导致意外心脏事件的发生。
一半多猝死者“太激动”和“太劳累”
研究发现,猝死的诱因为 情绪激动(26%)、劳累(25%)、血容量改变(8.95%),其次为饮酒、过饱、轻微损伤等。
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
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(57.76%),第二位肺源性猝死(21.63%),之后是脑源性猝死(9.21%)。
发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状体征
猝死中有症状体征的人,最常表现为突然发作(20.10%)、休息睡眠中(16.71%),其次为呕吐(7.49%)、呼吸困难、胸闷出汗、头晕、胸痛、腹痛、抽搐、头痛、心悸、咳嗽、意识障碍等。
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
有既往史者中,高血压最常见(37.95%)、心脏病(30.02%)、糖尿病(23.79%)。其次为发育不良、高血脂、肿瘤、感染、甲亢等。
30岁~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
30岁~63岁的中年人,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。
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,加上社会中又正值工作节奏快、生活压力大、熬夜加班、饮食不规律、嗜烟好酒,容易产生“三高”,导致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。
如果你有以下症状,就要小心了!
异常一
感到短暂的心绞痛,或是吞咽费劲,有的人会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。
异常二
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、心慌、身体乏力、头晕等不适。
异常三
突然出现低血压,同时伴有出冷汗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、情绪激动、或饱食后出现,经过平静休息后常可缓解。
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还可能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、嗓子痛或牙痛。
这些症状发生的时间长短不固定,有些人是几分钟,有些人是半小时,但发病时间都不会很长。所以出现胸部不适、隐痛、疲劳感觉的时候就要小心了。
研究证明,硒对保护心脑血管有重要作用
我国的周兴文等人对65例心脏病患者的血液,头发和尿中含硒量进行测定,结果发现冠心病、扩心病患者体内处于低硒状态,他们体内的低硒状态与硒摄入量不足有直接关系,此结果也提示我们低硒可能是冠心病、扩心病的危险因素。(文章内容来源网络,仅供参考,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删除)